2024年10月19日,第六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层论坛暨“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金洋娱乐软件安卓版顺利召开。此次论坛由金洋娱乐软件安卓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金洋娱乐软件安卓版基地主办,金洋娱乐软件安卓版中华文化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心、金洋娱乐软件安卓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深度探索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推进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相向而行。会议由金洋娱乐软件安卓版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洋娱乐软件安卓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顾永红主持。
金洋娱乐软件安卓版党委副书记、金洋娱乐软件安卓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兼)邢纪红在开幕式上致辞。邢纪红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内在相通的文化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而且以其深邃的理论洞察力与前瞻性的实践指导力,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注入了强劲动力,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内容更新、方法革新、范式开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的“四十不惑”之年,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机遇、新动能,破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继往开来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更需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持续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境界。
在大会主旨报告和主题报告阶段,与会专家集中围绕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及研究前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多维内涵、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大文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五个方面展开研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及研究前沿
在新时代背景下,技术革新与社会变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热议话题。专家们对此展开了多维度的深入探讨,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实践指导。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席教授陈锡喜讨论了进一步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具体思路,他特别指出,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需同步推进,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倪素香教授提出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内在逻辑,她强调了开放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固步自封不利于学科发展、相互学习交流是必然选择。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史宏波教授从空间维度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颠覆性、强拟人化、强主观性、强剥夺感等空间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构成挑战,建议加强空间治理,强化空间理论供给,并建好建强教育共同体。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吴玲主编探讨了数据、算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整合问题,认为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并促进不同价值观之间的整合与协调。
金洋娱乐软件安卓版马克思主义学院陆永胜教授从意识形态安全角度出发,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意识形态渗透与价值歧视等风险,应从价值理性、技术向善等方面进行风险防治,以保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川教授探讨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文化力量根基。他提出,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提供丰厚的文化内容、文化道理和文化故事。
中国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王儒年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要创新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肖建国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角度出发,提出要构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他同时强调,体系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学术研究的环节,必须落脚到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实践当中。
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张瑞涛强调了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原则。他指出,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应重点把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既要遵循一般教育规律,又要结合具体实际,体现中国特色。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胡立法围绕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及实现路径。他强调,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前进认为网络圈层化对青年价值观教育带来多方面影响,如信息茧房效应导致认知局限、泛娱乐化弱化价值观教育等,并提出了打破圈层、融入圈层、升级圈层和再造圈层等应对策略。
长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于浚湜提出,应以“两个结合”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三重逻辑。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感。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多维内涵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且层次分明,涵盖“第二个结合”、文化主体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及文化领导权等多方面内容。其中,“第二个结合”作为文化创新的关键路径,着重强调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为文化创新开辟了新的道路;文化主体性作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旨在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确保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持续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华文化的紧密结合,不仅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世界视野与历史底蕴,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全球治理的积极贡献;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坚持文化自信,是实现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掌握文化领导权,确保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新时代文化工作的核心内容,对于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专家们展开了丰富而细致的讨论,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在“第二个结合”方面,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明理教授探讨了“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义。他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重要性,认为应注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真理与道义的统一,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后的逻辑与道理。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永杰教授从为谁建设、怎么建设、建设方向三个方面探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他强调了文化的人民性、文化发展的世界性,指出要在文化实践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温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崔华前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维方法上彼此契合、相互成就,两者结合有助于破除思想解放的思维禁锢、打牢文化自信的思维根基、明确时代发展的思维要求。金洋娱乐软件安卓版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宬斐教授探讨了“第二个结合”与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联系。他指出,新型政党制度蕴含和而不同、民本思想等内生性文化基因,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现现代政治文明新形态。金洋娱乐软件安卓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洋副教授探讨了“第二个结合”的哲学方法论意涵。她认为,“第二个结合”是文化建设中精神建设的枢纽,是探索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发展的有益成果,有助于消解西方的误读。
在文化主体性方面,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徐国民着重探讨了建构与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性,指出这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继续深入推进。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廖小琴教授从人与文化的关系角度探讨了文化主体性的深刻内涵。她认为,建设文化主体性需激发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和创新价值,培育和彰显文化主体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质。金洋娱乐软件安卓版马克思主义学院孙迎联教授聚焦乡村文化振兴领域,指出应从文化主体性视角出发探讨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孙教授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包含文化空间、文化主体、文化机制的渐进性嬗变,应把握其特征推动文化振兴。温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寄教授探讨了关于“两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的思考,强调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转化为现代性文化。他认为,文化主体性的确立有助于提高文化自信、加强民族凝聚力。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继红教授从存在论、伦理学、本体论三个方面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现代性话题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陈教授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标志性话语实现了对“万物一体之仁”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方面,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付坚强教授细致剖析了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论问题。他强调,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要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立场,做到原创性、前瞻性、融通性等的统一。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春燕教授主要从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四个方面解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她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坚持文化自信、大胆创新,创造中国文化奇迹。
在文化领导权方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院长王智强调了新时代文化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性,指出应以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新时代文化工作领导权的内核与引领,坚持政治领导、思想指导、制度保障和体系建构,推动文化工作领导权建设。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发展。专家学者们从具体视角出发,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传统文化基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文化活力。
江苏警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光森教授以传统“忠”文化为切入点,点明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传统“忠”文化的内在关联。他认为,习近平忠诚文化观在政治逻辑、人民逻辑和实践逻辑等方面实现了对传统“忠”文化的继承与超越。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王敏光探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提出要在守正创新中激活、开拓并推进“两个结合”,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暴庆刚教授分享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暴庆刚教授指出,传统文化是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基本底色,是确定文化自信的基础,要注重传统文化中崇德修身、居安思危等内容。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成际教授以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为研究切入点,对排斥互济说、并存说、综合说、主辅说等观点进行了梳理。他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既同又异,存在着复杂的多重面向。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海超副教授将文化的可通约性与民族性建设相联系,强调文化民族性建设应着重注意未来的文化可通约性,要在健全的时间意识下思考文化民族性问题,做好文化抢跑工作。
四、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这一领域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动力,更在深层次上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涵与外延。专家们对此展开深入讨论,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独特的解读视角和深刻洞见,既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又紧密结合了新时代的需求与挑战。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更是铸魂育人的重要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石书臣教授认为完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体系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因此要挖掘并丰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内容,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顾友仁教授探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的现实路径。顾教授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引领性、伦理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实践中应注重文化领导权建设、文化价值观建设和文化生态链建设等。
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和思鹏强调了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应从青年学生的需求和期待出发,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新活力。
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王小丁则重点讲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他指出,要结合中医药特色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将文化自信根植于学生心中。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志刚教授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的内在逻辑,特别强调了高校思想文化教育生态是整个社会大文化生态的一部分,要以文化生态建设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五、大文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在大文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理论与实践深度。专家们围绕民族性与时代性的交融、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协商民主在思政课堂的应用,以及先秦儒家主体性思想的现代启示等多维度,深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同时,他们着重强调了文化的独特教化功能,倡导经典文化的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以及美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等,这些举措共同推动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和内涵式发展。
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学兵教授从民族性和时代性角度探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奉献精神,强调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时代应弘扬并践行奉献精神,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党委书记李骏分析了红色文化在大思政课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红色文化具有深厚历史内涵和民族精神,与大思政课价值内涵相通,要通过创新内容和方法推动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大思政课。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教授、院长郭红军分享了协商民主在思政课中的作用。郭教授指出,协商民主能改善师生关系、激发主动学习、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应多方面探讨其在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丁恒星认为,立志、为学、存养、克治、力行等先秦儒家主体性思想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启示,如仁者爱人、为己之学、忠恕之道等,应在实践中继承并不断发展。
贵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天桥教授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文化功能。他提出,教师不仅是教育者,也是教育对象,应融入时代、体现时代,同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南京大学哲学学院代玉民副教授在发言中探讨了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认为当前学界对“抽象继承法”的理解仍有待深入,该方法不仅与心理学相关,还蕴含冯友兰对唯物史观的运用,理应辩证看待。
《湖南大学学报》杂志社张海英教授探讨了儒道两家对礼的不同看法,认为儒家重视礼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道家则抨击礼对人性的束缚,两者看似对立,实则目的相同,即追求社会和谐,应推动礼文化与时俱进、易知易行。
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守勇教授就中国传统礼乐文化探讨了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他认为,礼乐不仅是生活样式和社会制度安排,还关联到人的生命情态。他强调,思政课要明确政治性,强化立德树人。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吉宏教授以景德镇瓷业现代化变迁为例,从器物文化叙事角度分析了文化主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黄吉宏教授特别指出,挖掘器物背后的精神与文化标识,能够推动实现文化共情、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包佳道副教授以经典活化为切入点,指出在知识世俗化、碎片化时代,经典智慧需被活化并融入生活。他强调,经典具有通约性、时间性和体知性,经典活化需通过理论自觉、价值认同等多种方式实现。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郑英教授分享了非遗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认为当前职业院校思政课存在教学模式不规范、不科学等问题,应利用非遗文化资源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韩振武副教授探讨了美育与思政课的融合。他提出,在美好生活需求成为主流时,应重视美、体、劳教育;应将思政课与公共文化中心、美术馆等结合,增强思政课的活力和吸引力。
会议最后,金洋娱乐软件安卓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陆永胜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与会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呈现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创新观点和成果,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并增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主动和文化主动。
供稿:房雨露;审稿:陈硕